汉阴创新“345”模式实现城乡教师双向流动
发布于:2020-06-04 14:45   来源:安康日报   

近年来,汉阴县创新教师管理机制,通过“抓好三大保障、搭建四座桥梁、确保五个优先”的“345”模式,破解了长期以来山区农村学校师资留不住和城区师资下不来的难题,实现了城乡师资均衡配置、城乡教育一体发展。

三大保障,筑牢师资建设基石。实行“人财事”归口教育部门管理,真正实现了教育人教育管、教育钱教育用、教育事合力干。一是推行编制“县控局管校用”。统一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并适时动态调整,解决了乡村学校教师编制、结构、职称晋升等问题。二是教育资金由县教体局管理为主,成立教育经费核算中心,实行财务预算管理。三是全面落实国省市教研培训任务,划拨专项经费实施名师工作站和省市教学能手津贴制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新招聘特岗教师安排在规模较大学校跟岗学习,促进其成长为骨干教师,期满后再落编到乡村学校,有效改善了城乡教师结构。

四座桥梁,促进城乡师资均衡配置。汉阴县着力搭建城乡师资流动“四座桥”,确保优质师资下得去、留得住。一是建立“对口支援桥”。根据全县中小学布局实际分片建立大学区,将师资力量相对较强的学校确定为学区长,由学区长学校选派优秀教师、管理人员到学区内其他学校进行交流任教,强校带弱校,实行抱团共进。二是建立“能手考核桥”。制定《省市教学能手综合考核细则》,将省市教学能手赴农村学校任教1年并培养1名县级以上教学能手作为综合考核合格的基本条件。三是建立“留乡待遇桥”。将全县学校分为三类十档,按100元至1500元定岗发放乡村教师补助并叠加执行乡镇干部工作津贴。四是建立“干事创业桥”。制定《汉阴县中小学校领导班子选拔任用工作办法》,对省市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在支教期内优先提拔,对工作成绩连续末尾的学校负责人免职换岗。

五个优先,推进城乡师资梯次流动。汉阴县印发了《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工作调动管理办法》,按照“遵循编制、岗位空缺、学科配套、网上公示”的原则,实现了教师流动从深山向浅山、浅山向川道、川道向城区、城区反赴农村的良性循环。一是省市教学能手优先流动;二是教师综合考核成绩优异者优先流动;三是在同等条件下工龄长者优先流动;四是年满30岁大龄单身青年教师在符合调动管理办法条件的基础上优先流动;五是在同等条件下县级以上优秀(模范)班主任优先流动。

汉阴县通过构建教师双向流动机制,近五年来全县公开流动教师811人,城乡教师交流轮岗690余人,200余名符合“出山进城”条件的教师自愿继续在农村任教,焕发出全县师资队伍建设新活力。


责任编辑:马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