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艺养天年”等四个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案例在全省推广
发布于:2020-06-05 10:15   来源:安康日报   

5月25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市学习借鉴我市“艺养天年”等四个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案例,进一步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我市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结合实际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先后探索出“艺养天年”文化养老服务、文旅融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多样态发展等新路径,创新实施了“安康阅读吧”建设和“乡村文化理事会”建设新实践,形成了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创新案例。

“艺养天年”文化养老服务实践是我市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全市养老服务业、保障老年人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而策划打造的一项“文化养老”服务品牌。利用县(区)中心敬老院、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的设施、设备,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在每个县(区)各选择1个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机构、1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先行试点,以艺术普及、非遗传承、文化欣赏为基本内容,以培训、演出、展览、讲座、比赛为基本方式,广泛搭建老年人文化展示活动平台,积极探索出了老年人享受文化服务、参与文化活动、创造文化成果的路径和方法,开创了“文化养老”的“安康样板”。

为实现文旅融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多样化发展,我市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项目为载体,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思路,立足实践,重构了旅游者主体与文化旅游的客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文旅融合为切入点高水平推进了公共文化服务多样化发展。镇坪县“中国长寿文化之乡”品牌建设将长寿文化和康养旅游有机结合;平利县依托中国最美乡村深挖农耕文化主题,“美丽乡村游”持续升温;石泉县将“火狮子”“鬼谷子传说”“鼓气馍”等非遗项目进行创造性转化,打造了满足游客深度体验需求的文化旅游品牌项目;宁陕县常态化举办“秦岭之心·绿都宁陕”大型地方文艺演出,积极探索“体育搭台文旅唱戏”的融合发展模式。各县区高度重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乡村旅游服务中心的功能性融合,真正实现了乡村旅游服务和乡村文化服务双赢的局面。

“安康阅读吧”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设是我市推进书香社会建设、打造“安康特色”的全民阅读体系的重要举措。经过整体规划、统一标准及规范建设,目前共建成27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覆盖中心城区及9个县(区),成为我市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各自助图书馆通过延长服务时间、延伸服务半径、实现通借通还以及创新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等系列举措,进一步满足群众公共文化需求,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对于打造书香安康、彰显文化气质、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市民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平等、免费、开放与共享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为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着力解决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盲区问题,把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变为“最前一公里”,我市在32个基础条件良好的行政村(社区)开展“乡村文化理事会”试点工作。按照依法组织、制度创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吸纳村干部、乡贤、退休干部教师、在职有志愿的干部教师等组建理事会,建立健全理事会各类规章制度,重点开展以“组建一支文化社团、开展一项非遗传承、开展一项特色文化旅游活动”为内容的“三个一”公共文化服务。因地制宜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强化人才支撑,发挥“造血功能”,使文化理事会在美丽乡村文化治理与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责任编辑:马媛